我們經常提到終身學習,學習的重要性的大家其實是非常清楚了,不管是工作中遇到新任務還是生活中情侶之間學習如何相處,為人父母學習怎么適應這個新角色。都是在進行知識的學習。那么在這么多的需要學習的內容面前,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一些有效的學習策略,就不僅能為我們節省很多的時間,而且可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我們在學習任何知識的時候,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什么呢?是記住它,然后才能去運用。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我剛想起來的一件事,轉個背就忘了,然后感慨自己的記憶力衰退。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人類的記憶力是有一定的容量的,短時間內只能存貯一定量的東西,比如說我現在念一串數字,看有沒有同事能夠全部記住。810731502191546。
記不下來是很正常的哦,這個記數字是韋氏智力測驗當中的一個子項目,記得數字越多得分越高,這對于你的智力總分也是正相關的。所以我們人類的短時間記憶能力是很有限的,研究表明短時記憶的平均容量是7+2個單位。記憶力容量很多時候是天生的,有的人記憶力就是很好,也跟我們平時的訓練有關,所以雖然天生的那一部分我們沒法去做改變,但是當我們面臨這些學習任務的時候,通過一些好的學習策略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的。

第一個學習策略叫做復述。今天你學了的東西,如果你不去重復一遍到幾遍的話,很快你就可能就會忘記,比如說讓你記一個陌生號碼,你是不是會去重復個兩三遍才能記下來。這個復述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還需要你去理解性的,有方法地去復數,比如自問自答的方式等,也不是說讓你一直反反復復去背去記憶。因為遺忘也有一定的規律,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學習知識以后在很短的時間里就會發生大量的遺忘,如果過了很長時間,直到考試前采取復習,就幾乎等于重新學習了。所以在遺忘發生的最初時間里及時復習會最有效果,最佳的時間是學習后的10分鐘開始進行復述。
第二個學習策略叫合理的調整記憶順序。這個對于我們筆試老師很有用的。這里要給的大家介紹兩種記憶效應,第一種叫做首因效應,意思是我們對于最先呈現的項目會傾注更多的注意和心理努力,第二種是近因效應,是指最后面學習的項目因為受到的干擾比較小,記住的可能性會更高。也就是說我今天記50個單詞,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個單詞和最后幾個單詞。第一印象為什么會給人影響那么深,也是因為有這個首因效應的影響,因為我們最記得住。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根據這個記憶規劃來劃分知識內容,最重要的知識點可以放在最開頭,課程結束之前再進行總結。學生學習到的效果也會更好。我們學習的時候也可以把最重要的任務置于學習時間的首尾。
第三個學習策略叫做,能動手就動手。我們根據記憶的種類把它分成言語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言語性記憶就是所有文字類的知識的記憶,而程序性呢就是一些操作性強的事情的記憶。比如背課文,屬于言語記憶,而開車,就屬于操作性記憶。你高中時期背過的文言文如果過了一年完全不去回憶,是不是壓根就不記得了,但是你去學開車,學會了之后,即使你一年不開,當你再去重新操作的時候,你也不會完全忘記,很快你就能適應起來。這就是告訴我們程序性的操作性的記憶相比于文字性知識,會讓我們掌握的更加持久。所以我們在分配學習時間的時候,就可以在操作性強的知識或技術上少花費時間而文字類知識上多花費一些時間。